English

孟子“持志养气”说刍议

2000-09-01 来源:光明日报 张英基 我有话说

孟子的“持志养气”说,字里行间充满着一种精神力量和意志力,充满着蓬勃之气,令人激动,振奋不已。他说:“夫志,气之帅也;气,体之充也。夫志至焉,气次焉;故曰:‘持其志,无暴其气。’”又说:“志壹则气动,气壹则动志也”,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”。当公孙丑问他“何谓浩然之气!”孟子答道:“其为气也,至大至刚,以直养而无害,则塞于天地之间。其为气也,配义与道;无是,馁也。是集义所生者,非义袭而取之也。”(《公孙丑上》)在孟子看来,一个人树立了远大的志向,就像三军有了主帅一样,就能使“浩然之气”充满全身,浑身充满力量,行动就有了内驱动力。他认为“浩然之气”是“至大至刚”的正义之气,只要用正确的方法修养培育它,又一点也不损害它,那么它就会充满整个天地之间。他认为“浩然之气”的修养,必须同义与道相融合,否则就不会有气势。

孟子“持志养气”之说,字里行间充满了豪迈英俊之气,它激励人们张扬自我,穷且益坚,不畏艰苦,勇于进取,树立自强不息的坚定信念。这对人们修养德行,淬砺功夫,立志成材大有裨益。孟子认为,“人皆可以为尧舜”(《告子下》)。其意为:人们只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坚定的意志,从平凡生活中做起,一言一行,勤于修养,善于学习,“诵尧之言,行尧之行”,就会使自己逐渐成为“尧舜”一样的人;人们只要“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”(《告子下》),不断磨砺自己,就能战胜困难,获得成功。

孟子“持志养气”之说,充满着磅礴之气、“大丈夫”之气。孟子多有“大人”、“大丈夫”之论:“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”(《离娄上》);“从其大体为大人”(《告子上》);“居天下之广居,立天下之正位,行天下之大道;得志与民由之,不得志独行其道;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”(《滕文公下》)。孟子所强调的“大人”、“大丈夫”的气概,就是指识大体、明大义,保持正气,不同流合污,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凛然正气!

孟子“持志养气”之说,充满了廉正清明之气。他推崇圣贤道义,鄙薄权势利欲。他说:“士穷不失义,达不离道”,“得志,泽加于民;不得志,修身见于世。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(《尽心上》)。他又说:“养心莫善于寡欲。其为人也寡欲,虽有不存焉者,寡矣;其为人也多欲,虽有存焉者,寡矣”(《尽心下》)。意思是说,士人修身养心的最好方法是减少各种欲望。如果他的为人清心寡欲,即使他的善良心性有所失,也不会失去太多;如果他的为人贪得无厌,欲壑难填,即使他的善良心性还有所存,也是很少很少的了。

“志在守朴,养素全真。”人们的善良心性只要“持其志,无暴其气”,“从其大体”、“居仁由义”,不被欲望所障蔽,那么就能“不失其赤子之心”,永葆其“浩然”正气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